2025 年 11 月 17 日

沪铝中长线趋势看多 警惕短线回调风险

【来源:东方财富】

  2025年以来,沪铝价格呈现稳健上涨态势,尤其在11月13日,盘中价格突破22000元/吨,创下年内新高。这一趋势主要受宏观环境与基本面共振的推动。

  宏观乐观预期强化

  美联储在9月和10月连续降息,提振大宗商品有色市场情绪。同时,中美经贸关系缓和,双方在关税问题上达成共识,有助于缓解铝产品贸易壁垒,缓解市场对出口的担忧。此外,美国政治不确定性有所下降,政府“停摆”出现转机,加之公布的经济数据并未如市场预期般悲观,共同强化了宏观层面的乐观预期。

  成本支撑减弱

  近期,几内亚雨季和澳大利亚发运量减少导致港口铝土矿库存明显下降。待几内亚雨季结束,铝土矿发运将回到前期水平。另外,我国自非主流产地的铝土矿进口补充量持续增长,国内样本企业原料库存充足,保证了下游冶炼生产开工稳定,以至于几内亚矿和澳矿进口报价稳步下调,矿端成本支撑减弱。

  氧化铝生产在原料备库充足的情况下保持高开工率。截至10月,全国氧化铝建成产能为11470万吨,当月运行产能为9640万吨,产能利用率为84.05%,环比下滑0.63个百分点,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焙烧炉常规检修,还有部分高成本生产企业持续亏损导致减产意愿增强。当下正值年底长单签约谈判阶段,厂家为保签约,多维持正常生产节奏,产能利用率并未大幅下调,氧化铝供需矛盾有所缓和。不过,国内总库存不断创出同期新高,氧化铝现货升水报价,下游市场接受意愿较低。

  国内产能几乎满负荷运行

  截至10月,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为4572万吨,运行产能为4456万吨,产能利用率处于97.46%的高位。电解铝行业高利润促使厂家积极生产,目前运行产能接近4500万吨的政策红线,后续运行产能增长有限。此外,截至10月,电解铝社会库存处于往年同期偏低水平,华南地区库存偏高且去化不畅,华东地区库存持续去化带来市场惜售挺价效应,地区差异更多反映出地区性下游需求消化能力不同。

 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《2025年矿产品摘要》,2024年,全球电解铝产量评估约为7200万吨,其中中国贡献约六成,海外远期电解铝虽有新增产能布局计划,但受到能源成本、电力设施等瓶颈制约,实际落地开产节奏或不及市场预期,中国几乎满产构筑起全球供需紧平衡格局。近期海外电解铝生产不畅,如SOUTH32公布位于莫桑比克的铝冶炼厂因难负担电力成本而计划停产,世界铝业因电气设备故障暂停冰岛冶炼厂产线,市场供应出现紧张预期。美铝现货升水幅度较大,美国COMEX铝库存处于万吨之下,LME库存“搬家”可能利润颇丰。近期伦铝库存快速去化印证了上述猜想。

  整体消费具有韧性

  截至10月,国内铝型材平均开工率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。在“金九银十”旺季,虽然铝杆线和铝板带箔板块开工率上行,但较往年同期数据表现偏弱。根据阿拉丁对2025年铝消费量的测算,交通运输、机械设备、家具家电、医疗器械、5G通信等板块铝消费年度同比增长超5%,弥补了传统型材消费和出口较弱的缺口,2025年铝消费将较2024年增长4.09%。

  后市展望

  全球铝市供需紧平衡依赖于中国产能几乎满负荷运行,市场整体产能弹性不足。海外供应持续受到影响,如世纪铝业冰岛冶炼厂设备故障等事件,加剧了供应端的脆弱性。需求端结构性分化,虽然国内传统建筑型材消费疲软,但新能源汽车、光伏及特高压基建等领域需求强劲,支撑了消费韧性。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,供应刚性叠加需求强劲使铝价易涨难跌。沪铝短期上冲22000元/吨后,需密切关注国内供需平衡的兑现情况,尤其进入传统消费淡季,季节性压力可能引发价格下行风险。(作者单位:广州期货)

(文章来源:期货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