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增就业超373万人,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%…湖南“十四五”人社事业绘就民生幸福底色
【来源:长沙晚报】
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
11月20日,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“十四五”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、厅长李永军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湖南人社工作情况。
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373万人
湖南探索形成了产业就业联动的政策体系,省委、省政府先后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7条、稳就业16条,配套出台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16条等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措施,深入开展就业政策一致性评价,建立重大项目岗位归集发布机制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就业提质扩容。
构建形成了留湘来湘并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体系,统筹部署支持大学生创业“七个一”行动,高规格开展“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”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行动。
完善形成了输出吸纳结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体系,劳务协作机制数量、乡村车间、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人数均为全国第一。
推动形成了线上线下协同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,长沙、株洲、湘潭、永州先后获评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,是全国连续四年获评项目的六个省份之一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373万人,年均增长70万人以上,超额完成目标任务;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700万左右,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250万人左右;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保持在5.3%左右;累计为97.36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84.90亿元,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40.38亿元。
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%
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,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稳妥推进,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平稳衔接,个人养老金制度全省铺开,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,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创新开启,超龄就业人员工伤参保启动试点。
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307.18万人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加111.31万人,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%;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56.96万人、995.24万人,较“十三五”末分别增加116.09万人、174.77万人。待遇水平稳步提升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、工伤职工月人均伤残津贴逐年稳步增长;相较“十三五”末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增长55.75%,失业保险金月平均标准增长45.04%。
截至9月底,全省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021.26亿元,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达2762.72亿元。出台《湖南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例》。
169项高频事项实现“全程网办、一网通办”
人社服务效能不断提升。努力推动标准服务,实现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同标准受理。制定权责清单129项,推动依法全面履职。纵深推进“综合柜员制”改革,群众办事从“跑多门”变为“进一窗”。
推动线上服务,169项高频事项实现“全程网办、一网通办”。省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免办;跨省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成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。打通数据壁垒,建立社保费系统联合运维机制。全面推进社保卡在人社服务、交通出行、就医购药等领域的场景应用,着力打造“百姓卡”“百事卡”“百通卡”。目前,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数达5712.17万人;签发电子社保卡4024.52万张,较“十四五”初期增长168.8%。试点应用以来,使用社保卡乘坐公交352.64万人次、就医购药5078.42万人次、文化旅游14.61万人次。
推进高效办成“员工录用一件事”“退休一件事” ,办理时限分别从79天、110天缩短至最快7天、22天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共建成可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场所31588个,实现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全覆盖。476家零工市场构建“综合性+专业性+零工驿站”的服务体系,推动形成“15分钟就业服务圈”。全省社银合作网点、2.93万个村(社区)推行高频事项“就近办”。
全省“311”就业服务已覆盖202.2万人,推荐岗位1538.74万人次、职业指导735.88万人次,累计开展政府补贴技能培训331.96万人次。
技能人才总量达620.8万人
技能人才培育成效显著。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620.8万人,其中高技能人才163.6万人,较“十三五”末分别增加104.8万人和13.5万人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技工院校累计招生28万人,目前在校生14.35万人,保持稳步增长。累计建成国家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40个、技能大师工作室165个。我省本土培养的技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实现了金牌“零”的突破。
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。目前全省专技人才总量395万人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加40万人。构建了“1个实施意见+多个系列标准+多项配套政策”的职称制度体系。连续五年开展产业人才“湘产专场”职称评审,评审高级职称3500人以上;“一产一策”评审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。在农、林、教、卫等领域探索实施“定向评价、定向使用”的基层职称制度,3.83万人获评基层高级职称。全省享受国务院、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分别达到167人和300人;博士后科研站点达383个,在站博士后3201人。
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有序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事业单位累计招聘高校毕业生5.58万人。指导乡镇事业单位落实“三放宽一允许”政策,面向基层教育、卫生等领域实施定向招聘;完善事业单位人员培训机制,创新培训形式、拓展培训渠道,“十四五”期间培训年平均达128万人。稳步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,全省累计晋升6.05万人。
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方案陆续实施
湖南大力实施劳动关系“和谐同行”能力提升三年计划,合力提高企业用工管理水平。我省最低工资标准从“十三五”末的1220元—1700元/月提高到1800元—2200元/月,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稳定在90%以上。组建企业用工风险“一站式”防控中心,发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(工业园区)公共服务系列标准,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实施意见,有效防范化解风险。
健全劳动权益保障机制。湖南省外卖送餐员、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、货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实施方案陆续出台实施。接力开展工程建设领域“安薪行动”、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等专项行动。连续3年,湖南在国务院对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获评A级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共立案查处和协调处置欠薪问题线索60834件,为38.3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39.8亿元。
健全劳动争议调处机制。落实全省人社系统厅、局长定期集中接访制度,建设“人社+工会”劳动争议调解室,持续打造334家金牌调解组织;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及速裁团队实现全省县市区“全覆盖”。累计培训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7.9万名。全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7%左右;调解成功率达到74.7%,较“十三五”末提高2.7个百分点。
过去五年,全省人社系统围绕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,聚焦民生之本、夯实保障之基,交出了一份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。“十四五”收官在即,“十五五”谋篇在望,接下来,全省人社系统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聚力人民群众急难愁盼,以更实作风、更优服务、更高效能夯实发展基础、增进民生福祉,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